裆味咸而腐秽,故能入少阴;烧之则温,故足以化气;灰之则浊,故足以溺膀胱。陶隐君曰∶燥可去湿,赤小豆之属是也。
火,可以水折;水中之火,不可以水折。咸寒有毒,乃食血之虫,能通肝经聚血,最难死,虽炙为末,得水便活,若入腹中,生子为患,田泥和水饮下之;虻虫即蚊虫,因其食血,故用以治血,二药险峻,世人罕用,故更制代抵当汤。
凡此两感之证,欲汗之则有里,欲下之则有表,表里不能一治,故《内经》、仲景皆称必死而无活法。四件皆苦寒,故治热利而疗下重也。
夫六物皆辛甘,则皆解散矣。推而广之,凡寒热往来、恶寒恶热、呕吐、吞酸、嘈杂、胸痛、胁痛、小腹膨胀、头晕、盗汗、黄疸、温疫、疝气、飧泄等证,皆对证之方;推而伤寒、伤风、伤湿,除直中外,凡外感者,皆作郁看,以逍遥散加减出入,无不获效。
极者,甚于劳之名也。一治面赤发热,汗出抽掣。
滑石性寒而淡,寒则能清六腑,淡则能利膀胱;入甘草者,恐石性太寒,损坏中气,用以和中耳。若逡巡调理,则虚喘宜之;人而羸瘦气弱,则宜灸其背。